弘扬传统,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真诚高效
二十多年以来,公司在努力开拓市场的同时,通过严格的企业管理,在各项工程中以“质量牌”、
“安全”、“诚信牌”叫响了国内市场,并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建筑企业500强”。
大国工匠 民族栋梁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北营北路24号山西省古建集团大楼
电话: 0351-5639888
传真: 0351-5639888
E-mail: sxgj1995@163.com
手机版
开云网页版 SHANXI ANCIENT ARCHITECTURE GROUP
微信公众号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太原 晋ICP备08000136号-1
下属公司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采购中心
工程案例
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成立于1995年9月22日,是当时全国首批省级古建筑施工企业,也是国家建设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园林古建筑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施工企业。
九朝古都——太原古县城
太原古县城是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承建修缮的工程项目。山西省古建筑集团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有建筑布局,按照明代民居的历史特色对明太原县城进行修复施工,以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凤凰城”。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进来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按照汉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 老城占地一百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六十万平方米,景区建筑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构造精巧,是一处优秀的以汉族古建艺术为载体的中国城市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和民居文化的集结地。其地理位置独特,是晋商旅游黄金线路的起点。县衙、城隍庙等八大主要景点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汉族民间民俗艺术表演赋予老城灵气与生机;50余部影视剧的取景拍摄逐渐使其在为华北最大的影视城。徜徉其间,古之思、民之魂、历史的沧桑、民族的归宿,各种情感油然而生。同时,晋中古朴的自然、历史、人文、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置身其中有一种时光倒流之感。其宏伟的气势、精湛的艺术,完备的功能在全国罕见。
浑源古城·浑源文庙
浑源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浑源县城内西街。整体庙宇坐北朝南,占地3720平方米。创建于辽金时期,元代扩建,明成化八年(1472年)重修,至万历三十九年(1671年)全部建成。现存建筑有圣殿、尊经阁、戟门及东西两庑。由于年久失修,地基下沉,梁架变形,亟待修缮。2010年,山西省古建筑集团对文庙进行了抢救性修复,除对濒危建筑落架大修外,还恢复部分原有建筑原貌,为浑源历史文化街区增添了更加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
榆次老城·市楼及思凤楼
市楼,座落在榆次老城东西南北四街中心,也是榆次老城最高的建筑。在它正面的最高层上高挂着一块匾额——“天下第一楼”。榆次老城市楼是一座新建的仿古建筑,位于榆次老城四条街交叉口正中的位置,高约五层,周围挂着各式各样的匾额,从远处看甚是华丽。 思凤楼是榆次县衙特有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县衙东南角处,是一座高17米二层三重檐十字歇山顶建筑,建在1米多高的方形台明之上。台明四周设石围栏,南北两侧设石踏步。一层面阔五间,四周明柱环合;二层面阔三间,栏栅合围,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山东·济宁古城建设工程
北魏泰常八年置济州,治所在今山东茌平;周广顺二年迁巨野,今山东菏泽;金天德二年,因黄河大决,淹没巨野,遂迁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因任城“地势高亢,关津险阻”,“可保安宁”,故名济宁。济州—济宁名称的变换,是济宁地区历史地理变迁的见证,一字之差,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 自元代途经济宁的京杭大运河全面贯通,在全长1800公里的大运河滔滔碧水滋养下,济宁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一条大运河,千里碧水流,帆船首尾衔,都过济宁州。由于清末民初运河的淤废,津浦铁路的畅通,运河的交通地位被取代,济宁的发展受到了影响。 济州古城承载着“国家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大运河文化传承示范基地、旅游目的地城市夜消费中心和济宁市高品质生活休闲中心”四大功能,建成后将成为一座“以济州古城为平台,以运河文化为灵魂”的大型文化旅游古城。
隋唐洛阳城九洲池入口与服务建筑工程
九洲池遗址是隋唐洛阳宫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证文献记载的实物资料,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考古意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九洲池是隋唐时期重要的皇家园林,迄今遗址保存范围明晰,是研究我国城市规划布局演变,古典园林演变及当时社会文化趋向的重要实物例证。已探明遗址中较清晰地记述了园林建筑及池沼堤岸的建造砌筑形式,反映了当时的建造工艺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九洲池作为人工开凿的池沼,池内有多处洲岛,而多处宫殿建筑列于九洲池畔花丛柳荫之间,体现了王室将日常的起居游赏空间交相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对九洲池遗址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加深民众对于我国悠久文化的认知。对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地方对文物保护的认识有着积极的社会影响。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隋唐洛阳城九洲池入口与服务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入口大门、琉璃亭、乌头门、小门房、1#卫生间、2#卫生间、3#卫生间等单体建筑,属于单多层民用建筑。
莒国古城
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承建的山东莒文化景点工程为仿古建筑,位于莒县城阳镇浮来路以南,城阳路以西,该工程规划总面积约1200亩。山西古建助力莒县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项目带动推进莒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效益。 山东春秋至战国初期莒国都城,位于今莒县县城的四周,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读史方舆纪要》“废莒县”条载:“旧城有三重,皆崇峻,子城方十二里,内城周二十里,外郭周四十里。”元至元中载“东北隅为今城,周五里有奇。”明始砌以砖,即今之城垣。匝郭土阜,皆昔之故城基地。莒故城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故城西北角在前城子后村南50米,西墙伸到刘家菜园、韩家菜园前至南关村的消气岭以东。东南角湮没已久,无从查考。东墙所经至傅家洼以西,地名为“城子”。北墙至县化肥厂前。外城西北角“城子口”东西各有一段长200米,高3米的残墙。故城的西南角至东南角有断续残墙700米,高约8米。在故城范围内,时常发现大量商、周时期陶片,以周半瓦当和窑具为多,齐法化、齐明刀刀币也时有发现。
浑源古城·浑源州衙署修复工程
浑源州衙署修复工程浑源州衙署在浑源县城永安大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衙署坐北朝南,中轴线建筑依次为牌坊、大门、仪门、大堂、东、西配房、二堂、内署、后楼等建筑,占地约443平方米。后经长期损毁,仅剩州衙大堂。2009年,地方政府把浑源州衙署的修复列为县城历史街区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由开云网页版施工修复。经过一年施工,州衙内相关建筑均按照原貌恢复,大堂前东西配房的礼、户、吏、兵、刑、工
大同街牌楼
大同鼓楼东街牌楼整修工程
大同鼓楼东街牌楼整修工程 鼓楼东街在历史上作为大同古城一条极其重要的街道,过去就是商铺遍布、酒肆林立的地方。2012年,经过开云网页版整修,再现鼓楼东街历史上喧嚣热闹、商贾来往的市井繁华。在鼓楼东街牌楼的修复中,在街区的整体风貌上注重体现历史的沧桑原貌,力求体现出街道的古韵之美,同时实现了沧桑鼓楼东街,再现古城市井原貌。
大同古城东、南、北城楼门楼复建工程
大同法华寺修复工程
大同法华寺修复工程大同市法华寺在大同古城东部和阳街。根据清道光十年(1830)的《大同县志》记载:“明时建,久废,砖塔存。”2008年,在大同名城保护复兴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藏传佛教文化建筑的珍贵遗存,大同市政府决定在原址复建法华寺,修复工程以白塔为中轴线,整体院落前移至和阳街大槐树下,使古木名刹相得益彰。整体院落共分四进,前院有天王殿、左右掖门、钟鼓楼、方丈室、念佛堂、僧竂等,中院有三
大同帝君庙修复工程
大同帝君庙修复工程 大同帝君庙,又名文昌祠、文昌庙,位于大同城内鼓楼东南角。据方志记载,帝君庙创建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庙内供奉文昌帝君,被民间尊为科举功名之神。过去每逢农历二月初三和八月初一当地官民要举行春秋祭祀活动。198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山西省古建集团有限公司对帝君庙依原貌进行了全面整修,再现了明代建筑庄严凝重的风貌。修复后的帝君庙占地5000平方米,坐北向南
大同关帝庙修缮工程
大同关帝庙为明代以前神祠建筑,俗称大庙。坐落在大同市内鼓楼东街。清《大同府志》记有明景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修缮碑记。清康熙、乾隆时均有增建和修葺。从建筑手法和特色看,当为元代遗物,是大同唯一的一处元代建筑。曾于明代和清代进行过多次修建。岁月沧桑,人为破坏,到2008年,关帝庙仅留存一座孤殿,疮痍满目,一片废墟,生存空间狭小,周边环境恶劣,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受到极大破坏。 原先在正门之上挂
河南洛阳金元古城建设工程
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一期A-1#楼文化展示中心,洛阳市明新街与柳林街交叉口,主要功能为文化展示。位于本工程结构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地上二层,总建筑面积1403.98平方米。该文化展示中心地下有金元时期城墙遗址,本方案中基础采用跨越式的方式,使基础桩基在地下遗址的保护范围之外,不对其造成破坏。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相应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浑源古城·永安寺修复工程(元)
浑源永安寺在浑源县城东北隅,俗称大寺。寺院创建于金代,后遭火毁,元代重修后改名永安寺。明洪武十六年(1385年)修葺扩建,清代多次修葺。寺院坐北向南,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中轴线建筑为牌楼、山门、前院护法殿、中院传法正宗殿、后院铁佛殿,东西两侧有钟鼓楼、配殿。寺院南北长80余米,东西宽50余米,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其中传法正宗殿为元代遗构,其他诸殿均为明清建筑。传法正宗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
浑源古城·浑源民居麻家大院
麻家大院是浑源县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位于浑源县城永安西街。大院的主人麻席珍,字国华,清光绪举人,民国时期曾任太原地方审判厅推事和晋城、闻喜、沁水等县知事,著有《浑源出土古物图说》。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3300平方米。现存房屋73间,分中、东、西三路,皆为三进院,中路前院有正厅,面阔五间;中院正房五间,为单檐歇山式;后院主体建筑为二层阁楼,上下各五间,为前出廊硬山重檐